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朱大明看看大殿中跪满的群臣,心中有一点点的得意,但也有点悲哀。
跪在面前的群臣之中,究竟有多少人是真心实意为了大明中兴而当官的,实在很难说。
但是朱大明就算是作了皇帝,也还是管不了臣子们的心思。
大臣们跪下喊完万岁,朱大明当即令群臣平身,然后又说道:“今天大朝会,朕在这里也有几件事要宣布。”
然后看向曹化淳。
曹化淳手里拿着两份圣旨,走到御座下一侧站定,念到:“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……”
曹化淳所念的圣旨,是这几天朱大明最关心的事情。
第一个当然是关于核实京营及九边军队实有人数的,第二个自然是任命鹿善继为巡盐御史钦差大臣,持尚方剑,改革盐政,重启开中法的。
曹化淳不疾不徐地念完了两道圣旨,站在勋贵武臣班首的英国公张惟贤,还有站在文臣后列的兵部职方司郎中、军机处新任军情司郎中鹿善继,分别上前领旨谢恩。
期间朱大明走下御座,将准备好的尚方剑亲自交到鹿善继的手上。
群臣再一次被镇住了。
这两件如此重要的大事,居然都没有在大朝会上议论过。
一部分大臣又开始了窃窃私语,有羡慕嫉妒鹿善继的,有心中腹诽皇帝胡作非为的,等等不一而足。
朱大明并不在意朝臣的私下议论,相反看着他们不满而又不敢反对的样子,朱大明的心里还是很痛快的。
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最头疼的就是朝议上的众说纷纭,很多非常迫切的军务,拿到朝堂上争论来争论去,久拖不决,最后局面恶化,无法挽回。
对朱大明来说,这样的错误是不能再犯的,只要自己额决策是正确的,那就没有必要争取别人的意见,更不必拿到朝堂上形成共论。
这个时代还不是后世的民主社会,他是专制皇帝而不是民选政府的首脑,没有必要事事诉诸公论或者朝议。
特别是军国大事,插手的人越多,效率就越低下,一个有知道未来的皇帝和几个靠谱的大臣,要比大朝会上的百官高效不知道多少倍。
想到这里,朱大明说道:“朕今日在这里再立下一条规矩,朝廷百官各有职司,今后皇极殿大朝会,非御史言官,不得议论与本职无关事宜。
卿等切记。”
话音刚落,朝堂里立刻鸦雀无声。
曹化淳看了看皇帝,正要准备宣布退朝的时候,文臣班列中又走出一人,上前跪倒行礼如仪,然后说道:“陛下,臣大理寺正卿刘宗周有事启奏。”
朱大明一听刘宗周要说事,心想这个刘大炮终于开始发威了,只是不知道今天倒霉的会是谁。
对刘宗周的人品,他还是比较信任的,即便他今天批评的是自己,自己也准备忍了,因此说道:“刘爱卿平身,既然有事,且说来朕听。”
刘宗周起身站定,朗声说道:“陛下降旨,令臣等协助李阁老查办阉党一案,臣前数日与同僚奉旨同入内承运库,检点魏逆物证,除李阁老所说舒心账册以外,另外发现一物,事关重大,臣已令人标记此物,请陛下遣人取来此物,一看即知。”
说完从袖中拿出一张纸条,交给走到面前的王承恩。
王承恩一看,上面写着的正是内库中存放抄获物品的位置和序号。
看到皇帝冲自己点了头,王承恩带着几个小内侍,匆匆而去。
约莫一刻钟以后,王承恩回到殿中,身后几个内侍还抬着一个什么牌匾或者屏风之类的东西,上面蒙着布,看不见里面究竟是什么。
昏天黑地,末日愁惨!少年傲立寰宇间,一拳轰开天门,诸神惊惧!魍魉横行,少年负手乾坤定,一足踏碎地府,至此,武祖之名成为传说。...
小时候算命先生说我五行缺木,我妈就逼我认了一棵树做干爹,于是我每天早上路过那棵树都要跟他说声干爹,我去上学了!柳下借阴,阴魂不散!!!...
七年前邂逅的女人突然打来电话,求他照顾好他们的女儿。为了保护女儿,她选择了以死相抗,殊不知他早已权倾天下...
人界当学霸,迎娶高富帅,成为人间霸主?只想说,你们都想多了?求放过,我只想当个普通的应届生!(ps已有两完本,坑品还算优良,放心跳下来啊!)...
萌妻遇上冷面男,我说这位大叔话没说完。男人面瘫打断了她的话,二十七,只比你大一岁。赵琳嘴角抽啊抽。这人肯定有毛病。还是讲道理好了,免得发病把自己灌成水泥块了。赵琳干笑道,二十七岁先生顾睿炎,我的名字。男人再度打断了她的话。...
美女班主任喜欢刁难我,直到那天,我捡到了她的优盘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