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议完这些与火枪火炮有关的事情之后,朱大明刚想结束会见返回乾清宫,正起身之间,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来,于是又重新坐定,张口就朝孙承宗问道:“孙爱卿,毕懋康此人你可知道?”
正在考虑皇帝刚刚所说诸事的孙承宗,冷不防让皇帝一问,有点发蒙,愣了片刻,然后赶紧躬身说道:“陛下,毕懋康此人,臣曾经听说过,但是并无深交。
“臣闻,此人在任督察院御史期间,曾经提议并且奉命督理有司,疏浚保定等地的拒马河、大清河,以及京畿左近的潮白河,如今这几条河流不仅灌溉便利,而且舟船通行,西到紫荆关、居庸关,北及宣府、蓟镇等地,驻军粮饷皆赖以转运递送。
臣老家保定高阳,即在大清河畔,是以臣知之。”
朱大明听完孙承宗的话,也是有点摸不着头脑。
朱大明之所以知道毕懋康这个人,当然不是因为他曾经倡议兴修水利,而是因为他不仅写出了一本《军器图说》,而且还率先以燧石枪机代替火绳枪机,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杆燧发枪。
但是看孙承宗的样子,貌似毕懋康如今并不以其精通火器而出名啊,反而是以任职御史时的作为而为人所知。
朱大明正犹豫间,英国公张惟贤这时候突然说道:“陛下,臣对毕懋康其人略有所知。”
朱大明一听大喜,马上对他说道:“那太好了,张爱卿快快说与朕知。”
张惟贤看皇帝如此急切,也是微微一笑,说道:“陛下,此人现如今正在南京任职,官任南京通政使。”
说完了这句话,张惟贤略作停顿,然后把他所知道的有关毕懋康的情况娓娓道来。
毕懋康,字孟侯,安徽歙县人,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,如今应该已经六十岁上下了。
这个人早年间官运还是不错,中了进士以后,先是在内阁做中书舍人,几年后到了督察院里当御史,在御史任上干了孙承宗所知道的那件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好事,因为风评很好,几年以后又先后升职为陕西巡按御史、顺天府丞,又因为做官清廉如水,在泰昌皇帝即位以后,即被任命为长芦盐运使。
但没过多久,泰昌皇帝驾崩,毕懋康也被免去长芦盐运使职务,重新回京,到督察院做了佥都御史。
天启四年一度升任郧阳巡抚,但是刚到任还没多久,其母病逝,毕懋康丁忧回籍。
天启七年初,毕懋康守制结束,天启皇帝又起复任用他为南京通政使。
如今在南京通政使的任上已经一年多了,但是因为皇帝在北京,所以南京通政使基本上形同虚设,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的余地,所以朱大明也没有注意到如今坐在这个职位上的人物。
历史上,毕懋康在崇祯八年七月的时候,曾经向崇祯皇帝进献过一本兵书,就是《军器图说》这本书,书中图文并茂地罗列了各种火器、毒弩等军器的制造、使用与威力,并说“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,火器也”
。
可见,毕懋康对军备武器的发展形势,认识的非常清楚,把握的也非常准确,并且在进献这本军器图说之前,就已经自主发明了燧发枪,在书中对燧发枪的制造工艺,进行非常详细的描述,而在这本书的落款署名上,毕懋康写的是“崇祯八年七月二十日原兵部右侍郎今致仕臣毕懋康谨对”
。
由此看来,最晚到崇祯八年之前,毕懋康不仅任过兵部右侍郎,而且已经致仕回家了。
当然了,这都是后来发生的事情了,不管是孙承宗,还是张惟贤,眼下自然不知道这些事情。
昏天黑地,末日愁惨!少年傲立寰宇间,一拳轰开天门,诸神惊惧!魍魉横行,少年负手乾坤定,一足踏碎地府,至此,武祖之名成为传说。...
小时候算命先生说我五行缺木,我妈就逼我认了一棵树做干爹,于是我每天早上路过那棵树都要跟他说声干爹,我去上学了!柳下借阴,阴魂不散!!!...
七年前邂逅的女人突然打来电话,求他照顾好他们的女儿。为了保护女儿,她选择了以死相抗,殊不知他早已权倾天下...
人界当学霸,迎娶高富帅,成为人间霸主?只想说,你们都想多了?求放过,我只想当个普通的应届生!(ps已有两完本,坑品还算优良,放心跳下来啊!)...
萌妻遇上冷面男,我说这位大叔话没说完。男人面瘫打断了她的话,二十七,只比你大一岁。赵琳嘴角抽啊抽。这人肯定有毛病。还是讲道理好了,免得发病把自己灌成水泥块了。赵琳干笑道,二十七岁先生顾睿炎,我的名字。男人再度打断了她的话。...
美女班主任喜欢刁难我,直到那天,我捡到了她的优盘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