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趣读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七十三章 议开河套(第1页)

这一世的崇祯皇帝,当然知道洪承畴所说的没有错,历史上杨鹤总督陕西三边的时候,面对的就是这样的问题,有产出的耕地多数集中在世家豪族的手中,而荒山野岭之地由于连年大旱的缘故,也没有多少屯垦的价值。

想到这些,崇祯皇帝对洪承畴点了点头,缓缓说道:“洪爱卿所言有理。

然而朕任命爱卿为陕西巡抚,便是想要爱卿解决陕北的民乱。

若是募民屯垦难收奇效,陕北之事如何了结?”

说完这话,崇祯皇帝又分别看了看李国鐠和徐光启。

李国鐠于是说道:“臣以为,陕北民乱可以剿抚并用,杀其为首者,贼首所裹挟之乱民,可采取如今通州之做法,以共代赈,或开矿、或屯田,给其温饱,久之陕北民乱必然平定。”

崇祯皇帝点了点头,然后看向徐光启。

徐光启说道:“陕北之乱,根源在于土地贫瘠,土地之出产不足以养活地上之百姓。

臣以为,一则可在陕西大力推广新型农作物,增加土地之出产,二则可移民,将陕北贫瘠之地百姓移往土地充裕之处安置。”

听完这些话,崇祯皇帝点了点头,对于陕北民乱的治理,他的想法有三条,一是移民,二是屯垦,三是剿灭。

那些后来著名的贼头能杀当然要杀,但若是不把动乱之源解决掉,即使杀了他们这些贼头,也还是会出现更多贼头。

而陕北动乱之源,就是那上百万的穷苦百姓,这上百万的饥民没有了的话,陕北想乱都乱不起来。

崇祯皇帝看了看在座的三位大臣,深思片刻,然后对着洪承畴又说道:“洪爱卿听了两位阁臣之言,有何感想?”

洪承畴来之前自然早就有了想法,于是躬身说道:“陛下,两位阁老所言,令臣身受启发。

臣以为陕北饥民虽也是陛下赤子,但如今实为陕北贼乱之源,不除此饥民,陕北之乱难以平息。

臣有数策,请为陛下言之。”

然后洪承畴说出了他的全盘想法,一是择官使、赈饥民,二是籍兵伍、申军令,三是利器械、分战守,四是筑城堡、练乡兵。

说完了这些之后,洪承畴又说道:“适才陛下和两位阁老所言,加上微臣来京途中所见,令臣又有茅塞顿开之感。

臣以为,移民、屯垦可与上述四策并行。”

听了洪承畴的说法,李国鐠、徐光启都是点头,崇祯皇帝心里也是踏实了不少。

这时,只听徐光启又说道:“既然已知陕北民乱之根源,就应当从根源上下手,对于作乱之饥民,亦可招抚归来,然后移民他处屯垦。”

说完这个,徐光启接着说道:“臣以为,京畿之地接受流民屯垦终有其限度,陛下此前曾下旨增设三边总督,袁崇焕到任之后,或可令他重开河套之地。

俗语云,天下黄河,惟利一套。

河套平原广阔,地广人稀,地近黄河,水利方便,加之如今鄂尔多斯衰落不堪,此天赐良机,还请陛下明鉴。”

崇祯皇帝听了这话,也是眼前一亮。

李国鐠、洪承畴两人心下也是一惊,随之视野大开。

洪承畴说道:“徐阁老所言极是。

若是陛下允准移民河套之地,陕北乱民则多一富饶安置之地。”

李国鐠也说道:“臣以为徐阁老所言有理,袁崇焕到任之后,陛下可令三边总督府募民实边,一来纾解陕北人多地少之困局,二来趁机将河套富饶之地收归华夏,三则可借此机会拿鄂尔多斯练兵,以备建虏。”

本月排行榜
本周收藏榜
热门小说推荐
至高武祖

至高武祖

昏天黑地,末日愁惨!少年傲立寰宇间,一拳轰开天门,诸神惊惧!魍魉横行,少年负手乾坤定,一足踏碎地府,至此,武祖之名成为传说。...

柳下阴

柳下阴

小时候算命先生说我五行缺木,我妈就逼我认了一棵树做干爹,于是我每天早上路过那棵树都要跟他说声干爹,我去上学了!柳下借阴,阴魂不散!!!...

萧琰艾薇的小说名字笔趣阁

萧琰艾薇的小说名字笔趣阁

七年前邂逅的女人突然打来电话,求他照顾好他们的女儿。为了保护女儿,她选择了以死相抗,殊不知他早已权倾天下...

异界应届生

异界应届生

人界当学霸,迎娶高富帅,成为人间霸主?只想说,你们都想多了?求放过,我只想当个普通的应届生!(ps已有两完本,坑品还算优良,放心跳下来啊!)...

契约总裁:阿Q萌妻

契约总裁:阿Q萌妻

萌妻遇上冷面男,我说这位大叔话没说完。男人面瘫打断了她的话,二十七,只比你大一岁。赵琳嘴角抽啊抽。这人肯定有毛病。还是讲道理好了,免得发病把自己灌成水泥块了。赵琳干笑道,二十七岁先生顾睿炎,我的名字。男人再度打断了她的话。...

青春期万岁

青春期万岁

美女班主任喜欢刁难我,直到那天,我捡到了她的优盘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